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密集发出促消费信号,支持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举措。实际上,消费市场已实现宏观数据的正增长。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39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具体到个人,消费行为发生怎样的变化?职场白领的消费心态是否更积极?消费信心从何而来?为此,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展开调研,试图读懂职场人的消费决策与内心渴望。
4成职场人每月消费占比收入20%-40%,“80/00后”消费更克制
【资料图】
在参与调研的1113位受访者中,年龄多集中在23-43岁,本科学历占比最高,工作地点以高线城市为主,来自广东、北京、上海的占比分别为15%、13%和12%。调研显示,41%的职场人每月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在20%-40%,38%的人将收入的40%-60%用于消费,12%的人每月消费支出占比超过60%。
同时,有9%的“打工人”将消费控制在20%以内,这部分人群中,80后(12.7%)和00后(17.9%)占比高于均值。可见,更为殷实的时代条件,让00后整体上更有安全感,相对而言比较不在乎通过物质消费获得力量感。作为家庭主力军的80后,试图以“低消费”的方式对抗不确定的未来预期。
“体验式”消费行为反弹,购物型消费保守
职场白领的钱都花在哪了?从今年已经/预计增加的消费项目来看,受访者表示增幅较大的细分领域依次为:餐饮(65%)、旅游(46%)、日用消费品(45%)、服饰(43%)、教育(35%)、医疗/保健(28%)、美妆(27%)、文娱(26%)、家电(23%)、数码(23%)。随着各类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外出就餐、旅游娱乐、线下购物等活动大幅反弹。
职场人的消费行为正经历着深刻的演变,从过去纯粹追求物质的满足,转向更加倾向于追求丰富体验的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203259亿元,增长6.8%;餐饮收入24329亿元,增长21.4%。旅游、餐饮、文娱等“体验式”消费行业率先复苏,增速远超其他消费行业。
不再渴望“诗和远方”,附近的City walk更吸引
虽然旅游行业呈上升趋势,但与疫情前相比,旅游花费和旅游持续时间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不再计划距离较远的目的地。据调研,在旅游项方式选择上,周边游(57%)、City walk城市漫游(48%)、户外游(42%)是选择最多的旅游项目。参与调研的受访者表示,City walk相对低成本,又能深度感受当地历史人文,与城市产生更深度的连接。
6成职场人对待消费更谨慎理性,自愿抵抗消费主义
在充满变数的宏观环境下,职场人的消费观更加谨慎和理性。6成受访者提及消费更加理性,具体特征表现为更看重性价比(51%)、拒绝消费主义的陷阱(48%)、只买对的不买贵的(43%)、寻找折扣大优惠多的产品(41%)、品牌实用性强(44%)、凑单满减(26%)等(开放式话题统计提及率)。
理性消费不等于“消费降级”,个性化、品质化产品仍受青睐
相对于“消费降级”这一说法,更准确地描述可能是,消费者正在通过审慎的消费抉择,以保持甚至提高生活品质,乐意为获得更多体验的品类付费。此次调研中,职场人在消费时,会更青睐“满足我个性需求的品牌”、“提升生活品质的品牌”、“享受感十足的品牌”,选项占比均超25%。
9成职场白领寻求不确定环境下的“存款安全”
职场人在花钱这件事情上变得谨慎,这也体现在一路攀升的储蓄率上。2020年以来居民储蓄率逐步提升且趋势未见转折。此次调研也支持了这一宏观数据。在消费与储蓄行为上,分别有56%和28%的受访者选择“正常开支,剩余部分储蓄”、“控制开支,尽量多储蓄”,11%的人“能省就省,减少消费”。两相对比,可见居民消费意愿保守,更看重现金储备安全。
35%的职场人支持发放更多消费券
今年以来,政策端频繁释放提振消费的信号。有媒体统计,自6月来已有超过50个城市累计发放消费券超15亿元,涉及汽车、家电、文旅及餐饮等15类领域。调研显示,35%的受访者认为消费券挺有效,并支持发放更多消费券;分别有26%和15%的人表示“消费券很难抢”、“消费券有点鸡肋”。
收入上涨、生活成本降低、事业预期好支撑起消费信心
消费信心代表了人们的消费意愿,也是预测消费市场走向的重要指标。统计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22年4月跌至86.70的历史低点,直到2023年1月才有所回升,3月回升至94.90,但仍低于2019年3月的124.10。
下一阶段,消费信心从哪里来?分别有75%和47%的职场人表示消费信心来自于“收入稳步上涨”和“基本生活用品保价稳供”。其次“基本生活成本降低”(46%)、“就业机会多,不担心失业风险”(44%)、“自身能力提升,事业预期好”(3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