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单边下挫,指数大跌,近9成股下跌,市场再次退潮。板块方面,资金选择防御性板块:军工、医药。不过医药这边,抗体过期逻辑站不住脚,所以新冠药、疫苗本质上还是超跌反弹,依旧是过渡性行情。
而今天中证TMT这根大阴线和3月7日比较像,只不过今天杀得更快更狠。这样一来,调整周期也会变短,这个退潮大概在五一之前结束,从而迎来第三波上涨。TMT这次跌下去大概率还是倒车接人,下周二或者周三可能是个比较好的节点。
其中最近活跃的半导体今天回落是因为有消息称:拜登正在争取未来几周内签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高科技等关键经济领域的投资。还希望能在5月19日举行的七国峰会上得到支持,想要裹挟世界其他所有半导体产业联合封锁中国。
(资料图片)
但其实美国本就没对中国相关行业进行投资,未来不投资也不会对中国有实质性影响。换个角度想,这也将倒逼国内芯片加快自主可控速度。
在此背景下,芯片半导体行业逻辑主要是国产替代。在半导体产业链中,这三个方向的机会值得留意:
(1)AI芯片
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超智能对话AI产品,无论是从技术原理角度还是运行条件角度,ChatGPT都需要强大算力作为支持;同时,ChatGPT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增加也会拉动芯片均价,量价齐升导致芯片需求暴涨。
因此,随着ChatGPT推动AI产业化由软件向硬件切换,半导体+AI生态逐渐清晰,AI芯片产品将实现大规模落地。但国内芯片普遍中低端,大多无法用在AI算力上,要是那些龙头都把产能用在高端芯片上,同样也会给国内芯片留出市场。
同时,面对指数级增长的算力和数据传输需求,那些可以提供GPU或CPU+FPGA芯片厂商、光模块厂商即将迎来蓝海市场,国内GPU、CPU、FPGA、AI芯片及光模块产业链玩家值得留意。
(2)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是指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半导体介质设备,核心是DRAM和NAND,DRAM可以理解为内存,NAND就是对应的是硬盘、光盘、U盘,作用都是储存。两者规模相近,市场规模都在4000亿人民币左右。
美光是全球存储龙头,我国是其第三大市场,随着美光受限制,国内存储格局将发生巨变,加快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
同时,从近期的存储行业调研来看,最常见的DRAM产品DDR4 16Gb现货价格在4月11日上涨0.78%,成为自去年3月7日以来的首次价格上涨。从供给端来看,上周三星宣布计划削减存储芯片产量,意味着存储芯片拐点到来的时间有望提前,目前市场预期DRAM价格预计2023年下半年价格可能会触底。
同时,从存储芯片的周期来看,整个芯片设计行业的库存拐点就是今年年中,值得期待。
(3)芯片设备、材料
1)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设备全球市场格局和国产化进度: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主要由美国和日本公司占据,美国占全球设备的70%(含光刻机),日本占25%。虽然目前多数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已经取得了从0到1的突破。
光刻机,光刻机作为晶圆制造的核心工序,在整个硅片加工成本中占到1/3,用光刻机和涂胶显影机,市场规模达约115亿美元,目前国产化不到1%。
刻蚀机,刻蚀是有选择地从硅片表面去除不需要材料的过程,刻蚀机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当前国产化达到23%。
薄膜沉积设备,薄膜沉积是芯片中各类薄膜形成的最主要方式。其中国内CVD设备国产化率不到5%,PVD设备国产化率则达到30%。
清洗机,几乎所有工艺流程都需要清洗环节,将硅片表面的颗粒、有机物、金属杂质等污染物去除。清洗机市场空间约35亿美元,国内清洗机国产化率为20%。
2)芯片材料
半导体材料全球市场格局和国产化进度:日本市占率超50%,我国半导体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光刻胶:高技术壁垒的面板和半导体光刻胶基本依赖进口,目前适用于6英寸硅片的g线和i线光刻胶国内自给率约20%,适用于8英寸硅片的KrF光刻胶国内自给率不足5%,适用于12英寸硅片的ArF光刻胶几乎完全进口。
硅片:中国12英寸硅片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仅13%,8英寸硅片也只有少数厂商可以供应。
湿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光刻涂胶显影去胶、蚀刻和清洗工序以及先进封装领域。欧美占35%,日本占28%,韩台占32%,市占率合计达95%。
总的来说,随着美国在芯片领域一系列组合拳,也将倒逼国内芯片产业加速迭代和自立,实现全面破局,国产芯片厂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逻辑,我整理了一份“芯片概念股”,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