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汽车圈正迎来旧与新的更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各省份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量出炉,数据显示:老牌汽车制造重镇,例如上海、湖北、吉林风光不再。
与此同时,借助于新能源赛道的发力,广东、江苏、陕西、辽宁等省份,正在强势崛起。
势力的此消彼长之间,国内汽车制造版图透露出一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宿命感。谁,会率先坠落为下一个底特律?
上海受挫,特斯拉也救不了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产量为45.09万辆,同比下降36.77%。
早在1、2月份的时候,上海的汽车月产量还一直居于前三,没想到季度数据被山东给干下来了。
上海的汽车产量之所以迎来大幅下降,除了遭遇芯片短缺的问题外,最主要是因为盘踞在此的上汽集团所在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旗下车型销量不振。
2023年一季度,上汽集团发布产销快报显示,集团整体销量达89.12万辆,同比大降26.99%,仅完成年度目标的14.85%。而且,该集团从2022年10月开始,已连续6个月处于销量下滑状态。
那销量为啥下滑呢?最主要还是因为它旗下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卖不动了。
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集团全年销量为530.26万辆,同比下降2.94%,为其连续第四年出现负增长。
其中上汽集团两大利润“奶牛”: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2022年零售销量分别为124.35万辆和103.68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4.7%和18.8%。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也没能帮上忙,2023年一季度,该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21万辆,同比下滑26%。
虽然目前上汽对其两大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和飞凡,投入了颇多资源,但是从销量来看,基本没啥水花,依然步履维艰。
但是相比其他同样处于不利局面的汽车重镇,上海的处境还是要好一点,毕竟这里有特斯拉。
据福布斯中国报道,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电动车42万台,同比大涨36%,创下历史新高。
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今年1月和2月共交付了约14.04万台中国制造的汽车,也就是出自上海超级工厂。一旦特斯拉3月产量与2月持平的话,就意味着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量或占其总量的近50%。
不过,上海此番汽车产量下降,也意味着在新能源市场风生水起的特斯拉,还不足以挽救上汽的残局,马斯克看了都要说一句“带不动”啊。
好在上海的汽车产业链较为完善,目前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主要零部件企业,而当地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宁德时代储电、国际氢能谷等项目相继落地上海,相信市场还能等等上海。
广东陕西快速崛起
吉林跌到第十
不知不觉,广东汽车产量居然领先其他省份一大截了。这里有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在新能源赛道都跑得不错。
陕西的成绩也亮眼。
西安高新区有个比亚迪制造基地。据乘联会获悉,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其中,比亚迪生产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99.5万辆,占比97.9%。
西安工厂,正成为全球新能源产量最大的单一工厂!
为什么比亚迪选择西安呢?比亚迪早年收购秦川汽车,才开始入局汽车行业。秦川汽车就在西安。
应该说,当时比亚迪是因为秦川汽车这个“造车”牌照,而选择了西安。
现在比亚迪的百万豪车:仰望U8,应该也是在西安生产的。
而素有“中国汽车摇篮”之称的吉林省,第一季度的汽车产量为30.72万辆,同比下跌42.49%,相较于以往比肩的广东、上海等省份,掉队明显。
要知道,2022年,吉林省汽车产量还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强。如今这种局面,对于吉林省来说,实在是有点尴尬。
同样尴尬的还有其背后大名鼎鼎的“中国一汽”——汽车工业共和国长子、中国最资深的汽车工业“老大哥”。
毕竟,吉林在前三强的“缺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汽不行了。
众所周知,吉林以一汽系为主,而一汽旗下包括自主品牌红旗、解放、奔腾,合资品牌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
以往,在合资品牌称王的传统燃油车时代,“一汽大众”是强势的霸主,其旗下的宝来、迈腾、速腾,皆是热销多年的“长红”车型。
但面对新能源浪潮,燃油车颓势明显,“卖不动”已是不争的事实。毕竟比亚迪都搞“油电同价”了,还要燃油车怎么玩儿?
一汽当然也知道,自己失去的要在新能源市场给找回来,但市场给一汽的反馈也不是太好。
就拿一汽大众的纯电车型来举例吧,整个就处于一个卖不动的状态,合资车的光环早已经消失殆尽,消费者不买单了。
当然主要还是价格卖得太贵,拿这钱去买一个自主品牌旗下更好的车型不香吗?
一汽也很重视自身旗下自主品牌的打造,目前把重心放到了一汽红旗上,但是一汽红旗产量的上涨还不足以抵消几个合资品牌产量下滑的影响。
土生土长的一汽,显然还不能让吉林自如地应对这波新能源浪潮带来的冲击。而吉林也没能像西安、安徽那样,等来外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
从种种情况来看,以后也很难,可以说自然环境限制了一大半。
吉林身处东北,冬季寒冷且漫长,新能源汽车想要在这里得到发展,势必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水土不服期”。
充电慢、耗电快、隐藏式门把手打不开、电池被冻坏等被消费者诟病的电动车痛点,都会在这片土地上被放得无限大,这里的市场无法成为销售主力军。
但吉林也不是全无机会,毕竟这里有着雄厚的整车产业规模,还有着土地、港口等优势资源,若是将来聚焦于生产制造研发的话,说不定还能有一席之地。
不过,想要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战绩,恐怕就难了。
结语
迈入2023年,受到“国补”退场、“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市场洗牌加剧。
合资品牌衰落、自主品牌崛起、新势力当道,改变的不只是品牌的话语权,也改变了原有的中国汽车制造版图。
变局之下,诸多汽车产业重镇迎来新的命运拐点。对于如吉林、上海之类的老牌汽车重镇来说,一旦无法调动自身优势,跟上市场的转向,从高位掉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这场关于汽车重镇的“保卫战”,已经正式打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