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翩翩的英伦绅士范儿,再加上一句带有英伦腔的“邦德,詹姆斯·邦德”,“007”的经典形象瞬间浮现在眼前。如今,“007”系列新片《007:无暇赴死》即将在10月29日登上国内大银幕。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10月28日18时15分,《007:无暇赴死》的点映及预售票房为1667万元,这令人们开始好奇,已“打”了60年的老IP,还有力气继续打出火爆之势吗?

新片首日预售票房超800万

10月29日,《007:无暇赴死》便将正式在国内上映,此时预售也进入最后的节点。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10月28日18时15分,《007:无暇赴死》的点映及预售票房为1667万元,其中上映首日的预售票房为875.9万元,排片场次则为10.6万场,占比40.1%。

尽管从数据来看,《007:无暇赴死》无论是预售票房还是排片,目前均居于所有上映影片的首位,但若放在国内电影市场历年上映影片的预售票房表现来看,也不算亮眼。

实际上,年来“007”系列影片在国内获得的票房虽均达到亿元规模,但却难以称为爆款,如上一部于2015年上映的影片《007:幽灵党》,最终国内累计票房为5.42亿元,2013年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杀机》国内累计票房则为3.76亿元,虽然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这一票房成绩并不算差,但也未能进入顶流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截至目前《007:无暇赴死》的全球票房已超过5亿美元,成为不少海外市场当期的票房冠军,但也有部分市场的表现略低于业内先前预期。以北美市场为例,《007:无暇赴死》提前场共获得630万美元票房,高于《007:大破天幕杀机》《007:幽灵党》,业内对此曾预测,该片北美首映周末票房或在6000万-7000万美元之间,但影片上映后,实际报收于5600万美元。

六任“邦德”、25部电影

无论《007:无暇赴死》票房表现如何,不可否认的是,“007”系列作为经典老IP,在全球有着较强的知名度。

公开资料显示,自“007”系列第一部电影于1962年上映以来,截至《007:无暇赴死》的推出,60年来已累计推出25部电影作品,扮演“詹姆斯·邦德”一角的演员也已更换了六任。

而此次《007:无暇赴死》对于“007”系列也有着更大的意义,除了是时隔六年上映的新作外,也是第六任“詹姆斯·邦德”丹尼尔·克雷格的终章之作,意味着“007”系列一个阶段的落幕,此外,《007:无暇赴死》还是首部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007”系列电影,该片导演凯瑞·福永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影片有超40分钟的重要场景以IMAX独家画幅呈现,提供比普通影院多26%的画面内容。

导演黄志勇分析称,从IP的角度,“007”系列在全球积累了大量影迷与粉丝,但数十年的发展也意味着该IP需要对接更多年轻受众,《007:无暇赴死》在拍摄技术上的选择或许也是为了对接市场。且此前北美市场也曾有分析数据,首周末观影者中六成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年轻观众是电影市场重要主力已毋庸置疑,如若缺失了年轻观众,IP的延续便会面临挑战,这或许也是导致影片票房低于预期的原因之一。

执着于大银幕的“007”

随着此次《007:无暇赴死》的上映以及第六任“詹姆斯·邦德”的卸任,意味着“007”系列也将在未来迎来第七任“詹姆斯·邦德”,并由此进入新的轮回,使得各方关注该IP的未来走向。

纵观当下各类IP的开发,往往会选择将作品类型覆盖至更多品类,由此覆盖更大的市场,也随之进一步提升IP的内容价值和影响力。但“007”与此不同,尽管已有不少粉丝纷纷提议借着流媒体的发展趋势,拍摄衍生剧等其他类型的作品,但该IP则似乎更加钟情于大银幕。

据公开报道显示,此前曾有媒体采访“007”系列的制片方,询问是否反对拍摄衍生剧,而制片人回应:“对啊。我们只拍电影,只为电影院制作电影,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60年来一直反对这种呼吁。”

对于后期将会如何布局,北京商报记者联系片方,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在黄志勇看来,IP的开发没有统一的发展路径,需要结合IP本身的特点以及公司对IP的市场定位进行因地制宜的布局。“007”若执着于院线电影,也没有必然的成功与失败,关键还是在于内容能否抓住观众,尤其是能否持续抓住新一代年轻人的心,让IP持续延续下去。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关键词: 新片首日 预售票房 800万 大银幕